黄帝故里祠,位于河南省新郑市区轩辕路,为汉籍史书中记载有熊氏的族居地,故有熊国之所在地,是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,千百年来,每逢农历三月初三,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都会汇聚于此,拜谒人文始祖轩辕黄帝,这一习俗也被称为“上巳节”,新郑也因此被誉为“中华第一古都”。
黄帝故里祠景区面积达到了 7 万多平方米,整体布局突出了“中华之根”的主题,从北到南依次为拜祖区、故里祠区、广场区三大区域,祠前广场、千年古枣树、国槐荫荫、故里祠、轩辕桥、姬水河、碑廊、大殿、拜祖广场等景点星罗棋布,错落有致。
故里祠区
中华姓氏广场:广场地面用黑、白、红三色大理石铺砌,隐喻天、地、人三才之意,在广场前端,放置有一个高 6 米的汉白玉轩辕鼎,上面刻满了从黄帝到夏商周三代的姓氏,共计 5600 多个姓氏,广场周围的 20 根图腾柱上雕刻着 34 个姓氏,象征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血缘关系。
故里祠:故里祠是整个景区的核心,祠前是汉阙,祠内有供桌、香炉、轩辕黄帝像,祠后是黄帝故里碑亭,在碑亭后面是“轩辕黄帝之碑”,该石碑高 3 米,宽 1 米,厚 0.15 米,碑文系清乾隆二十九年(1764 年)新郑县令徐朝柱所书。
拜祖区
黄帝宝鼎坛:宝鼎坛共分三层,坛高 5 米,宝鼎置于坛的中心,宝鼎高 6.99 米,口径 4.7 米,重 24 吨,为世界之最,鼎前有青石甬道,上刻“九九归一”和“天长地久”字样,鼎坛周围分别为第一、二、三道青石台阶,每道台阶九级,共 27 级,象征着黄帝出生于农历九月初九。
黄帝像:黄帝像是景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,像高 9.5 米,底座 3 米,总高 12.5 米,全部采用 3600 多块福建高山黄岗岩石拼接而成,黄帝像面部神情肃穆、睿智、慈祥,额头宽阔,眉骨高高隆起,双目炯炯有神,鼻子挺直,嘴巴微微张开,下巴圆润,胡须飘逸,展现了黄帝的威武和庄严。
拜祖广场:拜祖广场是景区的主要祭祀场所,可同时容纳 20 万人进行拜祖仪式,广场地面用大理石铺成,上面刻有八卦图和天干地支图,广场周围有 9 根高 9 米的龙柱,象征着黄帝的 9 世子孙,广场中心有一个高 6 米的青铜鼎,名为“中华和谐鼎”,上面刻有 56 个民族的名字和图腾。
祠前广场区
轩辕桥:轩辕桥横跨在姬水河上,是一座仿汉白玉拱桥,桥长 66 米,宽 9 米,高 6 米,其规模属于全国之最,桥身共有 9 个券洞,中间的券洞最大,跨度为 13 米,两旁的券洞依次渐小,桥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龙凤图案,栩栩如生。
碑廊:碑廊位于故里祠大门前,长 130 米,高 4 米,为青砖灰瓦仿古式建筑,廊内有 380 块石碑,主要记载了黄帝的功德以及历代重修故里祠的情况,其中最著名的石碑有两块,一块是清乾隆二十九年(1764 年)新郑县令徐朝柱所立的“轩辕故里”碑,另一块是清光绪十五年(1889 年)广西提督冯子材所立的“圣旨”碑。
中华姓氏墙:中华姓氏墙位于故里祠大门内,长 100 米,高 3 米,上面镶嵌着 3400 个姓氏的铜牌,这些姓氏都是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姓氏,其中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姓氏,姓氏墙按照笔画顺序排列,方便游客查找自己的姓氏。
嫘祖殿:嫘祖殿位于故里祠中轴线的东侧,是一座仿汉式建筑,殿内供奉着嫘祖的塑像,两侧是她的四个侍女,嫘祖是黄帝的正妃,她发明了养蚕缫丝之术,被称为“先蚕娘娘”。
黄帝纪念馆:黄帝纪念馆位于故里祠中轴线的西侧,是一座现代化的建筑,馆内展示了黄帝的生平事迹、黄帝文化的内涵和外延、黄帝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系等内容,馆内还设有多媒体演示厅、互动体验区、图书阅览区等设施,为游客提供了一个全方位了解黄帝文化的场所。
:
黄帝故里祠是一个集历史文化、自然风光、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景区,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,也是世界华人的寻根圣地,如果你对中国历史文化感兴趣,那么黄帝故里祠绝对是一个不容错过的景点。
| 景点名称 | 黄帝故里祠 |
|---|---|
| 简介 | 黄帝故里祠位于河南省新郑市区轩辕路,是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,千百年来,每逢农历三月初三,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都会汇聚于此,拜谒人文始祖轩辕黄帝。 |
| 景区布局 | 黄帝故里祠景区面积达到了 7 万多平方米,整体布局突出了“中华之根”的主题,从北到南依次为拜祖区、故里祠区、广场区三大区域。 |
| 景点 | 景区内有中华姓氏广场、故里祠、黄帝宝鼎坛、黄帝像、拜祖广场等景点。 |
| 文化 | 黄帝故里祠是一个集历史文化、自然风光、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景区,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,也是世界华人的寻根圣地。 |
标签: #黄帝故里祠内有什么景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