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江南水乡无锡,有一座宛如世外桃源般的古典园林——寄畅园,它以其精巧的布局、秀丽的景色,成为了众多游客心中向往的旅游胜地。
踏入寄畅园的大门,仿佛瞬间穿越时空,步入了一幅如诗如画的江南画卷,园内绿树成荫,花草繁茂,曲径通幽处,处处都散发着古朴而典雅的气息。
寄畅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,它最初是明朝兵部尚书秦金所建,名为“凤谷行窝”,秦金去世后,其侄秦瀚及其子秦梁继承了园子,并加以扩建,后来,万历年间,曾任南京兵部尚书的秦耀,因官场失意,回乡后将园子改名为“寄畅园”,取“取欢仁智乐,寄畅山水阴”之意,以寄托自己的情怀,此后,历经多次修缮和扩建,寄畅园逐渐形成了如今的规模和风貌。
一进园门,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古朴的石牌坊,坊额上刻着“寄畅园”三个大字,穿过牌坊,便是一条蜿蜒曲折的长廊,长廊依墙而建,廊壁上镶嵌着许多古代名人的书法石刻,字体各异,韵味十足,漫步其中,欣赏着这些珍贵的石刻艺术,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传承。
沿着长廊前行,便来到了园内的主体建筑——嘉树堂,嘉树堂坐北朝南,面阔三间,硬山顶,小青瓦屋面,堂前有庭院,庭院中种植着几株高大的古树,枝繁叶茂,遮天蔽日,嘉树堂内布置典雅,陈列着一些明清时期的家具和文物,让人感受到了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。
从嘉树堂出来,向左拐,便进入了一个小巧玲珑的园林空间——锦汇漪,锦汇漪是寄畅园的中心水池,水面清澈如镜,四周环绕着亭台楼阁、假山石笋,池中鱼儿嬉戏,时而跃出水面,时而穿梭于荷叶之间,为整个园林增添了一份生机与活力,池边垂柳依依,随风摇曳,宛如少女的发丝轻拂着水面,游客可以坐在亭中,欣赏着池中的美景,感受着微风拂面的惬意,仿佛时间都在此刻静止了。
锦汇漪的西侧是知鱼槛,知鱼槛是一座临水而建的半亭,亭名取自《庄子·秋水》中“鲦鱼出游从容,是鱼之乐也”的典故,站在知鱼槛中,凭栏远眺,锦汇漪的美景尽收眼底,也可以近距离观察池中的鱼儿,它们自由自在地游弋着,让人不禁想起那句“子非鱼,安知鱼之乐”的名言,引发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。
在锦汇漪的东侧,有一座高大的假山——八音涧,八音涧是寄畅园的一大特色景观,它巧妙地利用了地势的起伏,营造出了一条曲折幽深的山谷,涧中怪石嶙峋,溪水潺潺,时而跌落成瀑布,时而流淌成浅滩,沿着八音涧前行,耳边传来清脆悦耳的流水声,仿佛是大自然演奏的一曲美妙乐章,在八音涧的石壁上,还刻有许多古代名人的诗词和题字,为整个景观增添了一份文化底蕴。
绕过八音涧,便来到了卧云堂,卧云堂是一座五开间的厅堂,堂前有宽敞的平台,平台下是一片开阔的草坪,卧云堂内布置简洁大方,堂中悬挂着一幅巨大的山水画,给人以气势磅礴之感,游客可以稍作休息,欣赏着窗外的美景,感受着园林的宁静与祥和。
卧云堂的后面是涵碧亭,涵碧亭是一座六角形的亭子,亭子建在水池边的高台上,居高临下,可以俯瞰整个锦汇漪的景色,亭名取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“湖光秋月两相和,潭面无风镜未磨,遥望洞庭山水翠,白银盘里一青螺”的诗句,寓意着亭子倒映在水中,与碧水蓝天相映成趣。
寄畅园的东北部是郁盘,郁盘是一座以黄石堆砌而成的假山,山上怪石林立,形态各异,假山上种植着各种花草树木,郁郁葱葱,生机盎然,沿着郁盘的小径攀登而上,可以登上山顶的平台,从这里可以俯瞰整个寄畅园的全景,欣赏到园林的壮丽景色。
除了以上这些景点,寄畅园还有许多其他的景观,如七星桥、凌虚阁、清响阁等等,每一处景观都独具特色,让人留连忘返。
寄畅园不仅景色优美,而且文化底蕴深厚,它融合了江南园林的建筑艺术、山水文化、诗词书法等多种元素,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,游客可以感受到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,领略到古代文人雅士的审美情趣,体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境界。
无论是春天的繁花似锦,夏天的绿树成荫,秋天的金黄灿烂,还是冬天的银装素裹,寄畅园都有着别样的风情,它四季如画,每个季节都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游览。
如果你来到无锡,一定不要错过寄畅园这座江南园林中的璀璨明珠,你可以放慢脚步,静下心来,细细品味园林之美,感受那份宁静与优雅,让身心得到一次彻底的放松和洗礼,相信寄畅园一定会给你留下一段难忘的美好回忆😃。
标签: #旅游景点无锡什么园